北镇市(前身为北镇县,升县级市后改称为北宁市,几年后最终定名为北镇市)位于辽宁省锦州市东部,医巫闾山东麓。介于东经 21°33'至东经122°12',北纬41°19'至北纬41°48'之间,东接黑山县,西邻义县,南与盘锦市毗邻,北与阜新市搭界,东南与台安县相望,西南与凌海市相通,南北长53.9公里,东西宽约53.1公里,面积1782平方公里。全市辖3街道、11镇、6乡,下设27个居民委员会,324个村民委员会。北镇市地处连接东北和关内的交通要道,京沈铁路、102 国道横贯东西,境内有火车站5 个。全市有乡级以上公路32条,520公里,其中国家级公路2条66公里,省级公路3条75公里,县 公路4条85公里,乡级公路23条290公里。实现了乡乡通油路,村屯网路化。
自然地理 地形山脉 医巫闾(lǘ)山满语意为“翠绿的山”,简称闾山,位于北镇市西北5公里处,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主峰望海峰高达867米。自隋代开始,此山便为“四大镇山”的“北镇”,从而声名鹊起。元、明、清帝王登基时,都照例到山下北镇庙遥祭此山,故其声名日隆,一跃而为东北名山之首。 气候特点 北镇市全境属温带半干旱季风型大陆性气候,四季分明,雨热同季。 地名由来 北镇,因医巫闾山为北方镇山而得名。据《周礼》记载,东镇青州沂山,西镇雍州吴山,中镇冀州霍山,南镇扬州金稽山,北镇医巫闾山,合称五座镇山。据《广宁县乡土志》记载,“舜封十二山以医巫闾山为幽州之镇故名北镇”。在明、清有广宁大山之称,至今广大群众仍称其为“大山”。两汉的无虑县,唐代的巫闾守捉,都是由医巫闾而得名。金代开始改为广宁,沿用至清末。民国二年 (1913年)全国统一县名,因与湖南广宁县重名而改称北镇县。 历史沿革 北镇市历史悠久,据史料记载,唐尧时地属冀州,虞舜时属幽州,夏商时复属冀州。 西周时为燕国封地,东周战国时属燕国的辽东郡。 秦属辽东郡。 西汉时在此设无虑县,并于境内置辽东郡西部都尉府,上属幽州刺史部。 东汉,无虑县初属辽东郡,汉安帝时移属辽东属国。三国时,属魏幽州昌黎郡,西晋属平州昌黎郡。隋朝,初属燕邵,大业八年改燕郡为辽西郡。 三国时属幽州昌黎郡 (今义县)。 西晋时属平州(今辽阳)昌黎郡 。 南北朝时属营州昌黎郡(今朝阳)。 隋朝时属燕郡 (今义县)。 唐朝,属河北道之营州,境内置巫闾守捉城,城内屯扎地方驻军,北镇市在辽代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地位。 辽代的九位皇帝有三位葬于闾山,为保护陵寝,置显州,属中京道,州下又设三州三县(奉先、山东、归义三县)。 金灭辽以后,在政权机构设置上是路、府、州、县四级建制。于金天会元年(1123年)升辽显州为广宁府(属北京路),府址在今广宁镇,下设闾阳、望平、广宁、钟秀四县。 元置广宁府路辖闾阳、望平二县。 明代属辽东都指挥使司。广宁是明朝在东北最高的军政机关驻地,是管理东北女真人的基地,不但是政治中心,军事重镇,而且也是东北人民进行经济、文化交流的繁华城镇。明末,后金崛起,广宁城为兵家相争之地。 清康熙三年(1664年)置广宁府,统宁远州、锦县、广宁县。翌年,移府治所于锦州府。从此,广宁县为锦州府所辖。清光绪三十三年 (1907年)属锦州府置广宁县。 民国元年属奉天省辽沈道。 民国十八年 (1929年)属辽宁省。 1932年属奉天省。 1934年属锦州省。 1949年属辽西省。 1954年属辽宁省。 1995年3月撤消北镇县,设立北宁市(县级)。 2006年2月8日,经国务院批准,北宁市更名为北镇市。 文物古迹 青岩寺 青岩寺位于北镇市常兴店镇西部,是闾山主要浏览胜地之一。青岩寺有上、中、下三院。进了由赵朴初亲笔题字“青岩寺”的山门,踏上石铺甬道,来到群峰环抱的山脚下,就是青岩寺下院。下院寺门上书“天开静域”,寺院建有大雄宝殿、天王殿、配殿、禅堂等。大雄宝殿内供奉释迦牟尼、南海大士等佛像姿态各异,栩栩如生。整个寺院富丽堂皇,气势壮观。 青岩寺始创于北魏,盛于中唐。至今香火绵延。常盛不衰。青岩寺分上中下三院,下院建于群峰环抱之中,形同坐井观天;建有“大雄宝殿”、“天王殿”、“钟楼”、“鼓楼”等,院中青桐翠柏,郁郁森森。中院座落于香炉峰上,香烟袅袅,岗气蒸腾。上院筑于险涯绝壁之畔,势若凌空飞悬,风景佳绝,数百米峭壁间退出一刹天然阶台,边缘筑一带砖墙,墙下深渊眩目,群岭如烟。 尤为上院“歪脖老母”名闻天下。据《东北古迹轶闻》载:南海落潮,现一青石佛像,请至青岩山云中古洞,群工人移石像及门不能入,有戏之者曰:老佛若一歪脖则可入,言已,佛像之颈即歪。众皆骇,吃惊老佛显圣。从容移入,皆肃然起敬而出,忘请老佛正脖,故至今尚歪。“歪脖老母”是“世界唯一,中国仅有”的一尊佛像,为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化身之一。 鼓楼 鼓楼位于北镇市城内中心,原为辽代显州城南门,明代扩地时保留下来。辽东总兵李成梁、马咏曾先后做过点将台,清代改为鼓楼,为二层单檐歇山式,占地625平方米,大木架结构,重檐建于楼座之上。 鼓楼的台基为砖砌,东西长24米,南北宽20米,高8米;楼的上部有女墙,中有券门,门洞高6米,宽4.5米;北面有门,内有40级台阶可上楼台;台上正中为两层阁楼,高8米,有梯可攀。清末民初曾屡加修葺。1929年(民国十八年),在南北两面新添“幽州重镇”、“冀北严疆”八个大字。 北镇鼓楼对研究明代钟鼓楼的建筑结构、形式,有重要价值。它与其南侧30米处的李成梁石坊遥相呼映,成为著名的旅游场所,游客络绎不绝。 崇兴寺 崇兴寺位于北镇市区东北隅。建于辽代,寺在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被毁,近年修复。现有正殿5间,进深3间,内塑释迦牟尼、文殊、普贤像。正殿东、西两侧各有佛殿3间,东塑观音、龙女、善才;西塑地藏王菩萨及侍者佛像。东西有僧房10间,前殿有弥勒、韦陀像。 寺南有双塔,东西相望,间距42米。东塔47米,西塔45米,均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,是我国三千多座古塔中一对著名的姐妹塔。因外形别致,秀丽挺拔,被誉为“禅塔双标”。崇兴寺双塔基座每面宽7米,基座上雕有各种花纹,下部雕有狮子、负重力士和莲瓣。向上为仰莲座,座上承托塔身,塔身每面有拱龛,内雕坐佛,外立胁侍,上饰华盖、飞天和铜镜。塔檐十二层,由下至上逐层内收,每层檐角俱挂有风铃,随风摇动,声音清脆悦耳。崇兴寺双塔塔顶的莲花座、宝瓶、鎏金刹杆、宝珠、相轮均保持得相当完好。西塔的中部还镶有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年)《重修崇兴寺塔记》小石碑。1963年崇兴寺双塔被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 李成梁石牌坊 李成梁石牌坊位于北镇城内鼓楼南,步行街中,为古广宁府八景之一“石坊耸立”。石坊建于明万历八年(公元1580年),明神宗朱翊钧为表彰当时的辽东总兵官李成梁镇守辽东功勋,命巡抚辽东地方兼军务督察院右副督御史周咏等人,为其建造的石质三间四柱五楼式、单檐庑殿顶仿木结构牌楼。 石坊全部采用暗紫色沉积砂岩建造,高9.25米,宽13.1米,翘檐、通枋及栏板斗拱等制作精美,间饰人物,四季花卉,鲤鱼跳龙门、一品当朝、二龙戏珠、三羊开泰、四龙、五鹿、海马朝云、犀牛望月、喜禄长寿封候等浮雕,吸引了无数游人驻足观瞻、流连忘返。 坊额竖刻“世爵”二字,横额刻有“天朝浩券”及“镇守辽东总兵官兼太子太保宁远伯李成梁”字样;下刻“万历八年十月吉日立”中柱柱脚前后各有夹柱石狮两对,边柱前后各置鼓心雕花云形抱鼓石两对。外侧各有石兽一只,整架石坊精秀俊美,是辽宁地区几座著名石坊姣姣者。具有较高的历史、艺术价值。 李成梁石坊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虽隔四百余年,仍然保存完好。由于石坊构制的巍峨,奇特,精细壮观,它博得历代文人、学者对它的讴歌和评点,尤以清末进士李维桢所作《古风歌行》最具特色。其中有“独留杰构矗穹空,哲匠雕镂讶鬼工”的诗句。 石坊歌形象地描述了石坊的伟丽,肯定了劳动工匠的精巧技艺。简单的叙述了建造石坊的历史背景,颂扬李成梁的历史功绩。另对他晚年的贿通权门,骄奢无度等腐败行为也作了客观的叙述,可谓褒贬适度。最后以对石坊这一历史遗迹空留人世而吊古伤今作结,词语尽而意无穷。 | 锦州蛋糕店: 北镇市主要网站: 北镇市邻近旅游景点: ·中国各省人口排名 ·中国各省面积排名 ·全国行政区划代码及身份证号前6位查询 ·全国各地车牌号对应地区查询 ·全国各地长途电话区号及邮政编码查询 ·中国各省市区蛋糕配送范围一览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