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历史沿革、区位、气候
纳雍县原属大定府(今大方县),民国卅年(1941年)成立纳雍县设治筹备处,因县南有一纳雍 河,即以纳雍为县名(亦取纳民雍熙之意)。同年7月1日,成立纳雍县政府。 纳雍位于贵州西北部,毕节地区南部。地处东经104°55′40″至105°38′04″,北纬26°30′16″至27°05′54″,东西长56公里,南北宽48公里,总面积2448平方公里,最高海拔2476米,最低海拔1050米,全县辖25个乡镇,479个行政村,28个居委会。2006年末总人口81.82万人,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.13%。全县有耕地52.27万亩(习惯亩),旱地占92%。 全县气候温和,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年平均气温13.6℃,平均日照1179.9小时,年均降雨量1243.5毫米,无霜期268天,属亚热带季风气候。适宜于玉米、水稻、洋芋、烤烟、甘桔等农作物生长。 二、自然资源、民族风情、旅游 纳雍是一个资源丰富,开发前景较好的县,现已探明的地下资源有煤、铅锌、大理石、硫铁、莹石、白云石、石灰石等20余种矿藏。其中,无烟煤储量123亿吨,占全省储量的14.4%,位居第四位,可开采量68亿吨,煤质优良,属低硫低灰高发热的优质无烟煤;铅锌地质储量10万吨,品位高、易开采;大理石储量68.626亿立方米,可逐层开采,自成板材,层面平整的黑色大理石被专家命名为“纳墨玉”,还有虎皮、水浪花等十多种品种,均可制成板材、地面砖、工艺品;铁矿储量103万吨,硫铁矿储量74万吨。水能资源丰富,可开发量6万千瓦,现仅开发1万多千瓦。 1982年以来,纳雍依托《中国3356项目》、长防林工程、天保工程、退耕还林工程、农业开发项目等,植造了大量的用材林和经济林,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1.22%,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。县内盛产烤烟、生漆、核桃、茶叶、竹荪、杜仲、黄柏、天麻等经济作物,有宜烟地面积30多万亩,是北京等国内烟厂的原料生产基地。有宜牧地面积80余万亩,发展畜牧业条件较好。2006年,全县大牲畜存栏数为22.23万头(匹)。 纳雍属多民族聚居区,全县共有苗、彝、白、布依、回、侗、壮等22个少数民族,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3.66%。民族风情多姿多彩,有苗族的“跳花坡”、“打嘎”,彝族的“搓子舞”,布依族的“六月六”,穿青人的“打亲家”等,充满着浓郁的地方色彩。特别是舞姿古朴、骄健、惊奇的苗族芦笙舞——“滚山珠”曾多次出国演出获得好评。此外,苗族的蜡染和刺绣也别具特色,令人赞叹。 纳雍是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地区,盲谷、伏流、峰林随处可见。主要旅游景点有小三峡之称的总溪河风光,雄奇壮观的吊水岩瀑布,碧波荡漾、杜鹃喷香的过狮河水库以及桃园洞、彭家洞、宣慰洞、白龙洞等离奇古怪的溶洞景观,还有万寿桥、奢香行宫、古战场猴儿关,红军路过枪杆岩等历史遗迹。 三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,纳雍凭借煤炭资源优势,大力实施煤电开发战略,经济社会迈上了新台阶。2006 年,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20178 万元,全年粮食总产量 28.95 万吨,烤烟产量 58021担。社会消费品零售达到45457万元,固定资产投资16.64 亿元。财政总收入50118万元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42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2054 元。 四、基础设施建设 纳雍境内有省道S307毕节—纳雍三级柏油路,省道S213纳雍—水城二级水泥路,纳雍至大方公路、纳雍至六枝公路、纳雍至织金公路、纳雍至赫章公路全部改造为三级油路以上等级,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992公里,实现了乡乡通公路。正在筹建的纳水地方铁路预计2008年投入运行。建成110千伏、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并入国家电网运行,县城开通了42套闭路电视节目,电信宽带、程控电话、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县25个乡(镇)。新汽车站、农贸大街、工贸街、沿河开发区建成投入使用,城南开发区、发展大道、纳(雍)六(枝)公路入城通道、纳(雍)水(城)公路入城通道正开工建设,万吨级水厂建成投入使用。 | 毕节蛋糕店: 纳雍县主要网站: 纳雍县邻近旅游景点: ·中国各省人口排名 ·中国各省面积排名 ·全国行政区划代码及身份证号前6位查询 ·全国各地车牌号对应地区查询 ·全国各地长途电话区号及邮政编码查询 ·中国各省市区蛋糕配送范围一览表 |